石屏縣,隸屬云南省紅河州,位于云南省南部,紅河州西北部。石屏縣轄7個鎮(zhèn)、2個鄉(xiāng),總面積3042平方公里,其中94.6%為山區(qū),是傳統(tǒng)農(nóng)業(yè)縣。石屏縣常住人口為271951人。
石屏縣主要旅游景點有石屏秀山和異龍湖。石屏縣被稱為“文獻名邦”、“柑桔之鄉(xiāng)”、“楊梅之鄉(xiāng)”、“魚米之鄉(xiāng)”、“豆腐之鄉(xiāng)”、“歌舞之鄉(xiāng)”。2015年,石屏縣成為云南唯一入選首批“中國歷史文化街區(qū)”的城市。2018年9月29日,石屏縣經(jīng)云南省委、省政府研究,批準退出貧困縣。2019年度全國“平安農(nóng)機”示范縣。
【行政區(qū)劃】
石屏縣轄7個鎮(zhèn)、2個鄉(xiāng):
鎮(zhèn):異龍鎮(zhèn)、寶秀鎮(zhèn)、壩心鎮(zhèn)、龍朋鎮(zhèn)、龍武鎮(zhèn)、哨沖鎮(zhèn)、牛街鎮(zhèn)
鄉(xiāng):新城鄉(xiāng)、大橋鄉(xiāng)
【建置沿革】
石屏縣轄區(qū),兩漢至東晉時屬勝休縣,隋屬昆州,唐曾屬黎州。 西漢稱“舊欣”——彝族族名,意為“居住在山林水邊的民族”,唐天寶十一年(752年),本地土著民族掘地得石坪,聚為居邑,始號“石坪邑”。乾符六年(879年)南詔政權時,隸屬通海都督。 宋大理國時,石屏邑屬秀山郡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年),石坪邑置為州,設土官,隸屬臨安路(明改臨安府,屬秀山把總、迤南道、開廣道)。 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改“石坪州”為“石平州”,后改“石屏州”。嘉慶十五年(1810年)虧容、思陀、落恐、左能、瓦渣五土司并入。 民國二年(1913年)改石屏州為石屏縣,隸屬蒙自道,民國十八年(1929年)裁蒙自道后屬行政專員公署。民國二十三年(1934年)劃石屏、新平、峨山、河西、通海五縣部分屬地,并設龍武設治局,玉溪管轄。民國三十八年(1949年)7月,云南省政府奉政務院核準電令將龍武設治局改置龍武縣,仍隸屬玉溪專署。 1950年3月于建水設滇南行署,石屏、龍武兩縣隸屬之。同年4月遷蒙自專員公署,石屏、龍武兩縣隨屬之。是年9月,因龍武縣人口太少、區(qū)域太窄設縣條件不夠,改設龍武設治局。1953年5月,龍武設治局人民政府駐地由龍武遷至龍朋。1955年12月29日,龍武設治局復改龍武縣。1957年11月18日撤蒙自專署,成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,石屏、龍武兩縣隸之。1958年11月1日石屏縣、龍武縣合并,稱石屏縣至今。
【地理環(huán)境】
地理 石屏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,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西部,東與建水縣接壤,南與紅河縣隔江相望,西與元江縣、新平縣毗鄰,北接通?h、峨山兩縣。東西寬59公里,南北長88公里。區(qū)域面積3042平方千米。
地形 石屏縣地勢北高南低、西南東低中間凹,似一向東開展的撮箕?偟匦螢"三山夾兩河",即大橋河北以尼白木山系為主的北部地區(qū)為一大塊,大橋河以南五郎溝河以北硯瓦山系為主的中部地區(qū)為一大塊,五朗溝河以南、元江以北的南部地區(qū)大冷山為一大塊。最高點大冷山主峰老母白山海拔2 551.3米,最低點為東南端元江邊海拔259米。
氣候 石屏縣屬亞熱帶高原山地季風氣候,縣內(nèi)立體氣候特點突出。年均氣溫18.3℃,年降水量在786-1116毫米之間,年日照時數(shù)2176小時,年均相對濕度75%。境內(nèi)自然條件優(yōu)越,資源較為豐富,由于日照充足,雨量充沛,具有開發(fā)熱帶和亞熱帶作物的優(yōu)勢。
【社會事業(yè)】
教育 石屏縣擁有各級各類學校334所,其中:普通中學13所,普通小學168所,高級職業(yè)中學1所,成人中等專業(yè)學校1所,幼兒園25所,教師進修學校1所,成人基礎教育學校30所,技術培訓學校95所,石屏縣中學在校學生達16242人,較上年增長4.0%,小學在校學生26210人,較上年下降5.7%,幼兒在園數(shù)7549人,較上年下降7.9%。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.95%,升學率達96.76%,鞏固率達99.93%,初中入學率達99.32%,升學率達62.03%,鞏固率達98.42%,成人技術培訓共計完成60289人次。石屏縣擁有普通小學專任教師1731人,普通中學專任教師996人,中等職業(yè)學校專任教師74人,幼兒專任教師216人。石屏縣用于教育支出達2.32億元,新建校舍面積2.62萬平方米,高考上線率達93.4%。
文化 石屏縣擁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,文化館(站)9個,公共圖書館1個,衛(wèi)星地面接收站13570座,有線網(wǎng)點46個,石屏縣廣播、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8%和98%,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7.5%。
衛(wèi)生 石屏縣擁有衛(wèi)生機構15個,床位825張,擁有衛(wèi)生技術人員455人,每千人擁有床位2.7張,擁有衛(wèi)生技術人員1.5人,擁有鄉(xiāng)村衛(wèi)生室112個,擁有鄉(xiāng)村醫(yī)生和衛(wèi)生員224人。
【交通運輸】
石屏境內(nèi)鐵路直通省會昆明,經(jīng)國家級口岸河口到達越南, 國道323線(雞街至石屏高速和在建的石屏至楊武高速)貫穿石屏境內(nèi),西至云南臨滄、西雙版納,省道高紅公路南至紅河,北至玉溪通海,貫通石屏縣境南北。
【風景名勝】
石屏秀山
石屏秀山位于石屏縣城西10公里寶秀鎮(zhèn)南,寶秀鎮(zhèn)西南吳營村,距離石屏縣城12公里,是滇南的名山勝地之一。秀山寺位于石屏縣城西南15千米秀山東坡上。全寺占地1826平方米,古建筑面積1327平方米。始建于唐,原名真覺寺,明朝末年更名為秀山寺。
異龍湖
異龍湖位于石屏縣城以東兩公里處,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。景點主要有大水城上的潮寺,小水城上的后樂亭以及來鶴亭、白浪水月寺、龍港廣胤寺、五爪山羅色廟,湖北邊的乾陽山等。異龍湖風景名勝區(qū)由異龍湖、古城、寶秀三個片區(qū)組成,景區(qū)面積約150平方公里。
【歷史文化】
人文景觀 石屏列為各級文物保單位達25處,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有袁嘉谷故居、玉屏書院、來鶴亭、鄭氏宗祠、陳氏民居,以及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企鶴樓和陳氏宗祠。
民俗文化 石屏是著名的“民族歌舞之鄉(xiāng)”,全國有名的彝族海菜腔、煙盒舞的發(fā)源地,擁有著彝調(diào)、花腰歌舞、響桿舞、樸喇鼓舞、哈尼喪棒舞、哈尼音樂、傣族毫舞等一系列民族民間歌舞。海菜腔為滇南四大名腔之首,萬事萬物經(jīng)口即成詩句。煙盒舞伴以四弦聲和煙盒聲,曾兩度進京懷仁堂表演,深受中央領導的好評。北部山區(qū)花腰彝族的女子舞龍,已參加過50周年國慶演出和北京2008年奧運會文藝演出,并多次應邀出國表演。大型原生態(tài)歌舞《云南映象》中有大量素材及演員來自石屏彝族。阿家文、后寶云等民間藝人作為全國非物質(zhì)文化傳承人為石屏少數(shù)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(fā)揚努力耕耘者。 2004年,優(yōu)秀彝族民間歌手李懷秀、施萬恒演唱海菜腔榮獲西部民歌大賽金獎;同年,李懷秀、李懷福姐弟獲第二屆南北民歌擂臺賽“中國民歌王”殊榮;煙盒舞曾先后三進中南海懷仁堂,并獲得了中國民間音樂舞蹈比賽二等獎;2003年,代表云南省參加全國第七屆少數(shù)民族傳統(tǒng)體育運動會獲表演一等獎;1999年,代表云南省參加全國百龍大賽,獲金獎。而作為花腰彝聚居的哨沖鎮(zhèn)、龍朋鎮(zhèn),20世紀末,即已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“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(xiāng)”。
古城區(qū)歷史文化街區(qū) 石屏古城保留了較為完整集中的明清建筑。石屏歷史悠久,文化底蘊深厚,是云南少有的幾個被稱為“文獻名邦”的縣區(qū)之一,F(xiàn)保存完整的56.5公頃的石屏古城是滇南地區(qū)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傳統(tǒng)漢文化最為發(fā)達,歷史文化遺址、遺物最多,文物古跡最為富集的地區(qū),也是歷史文化最為豐富的地區(qū),有“滇南明清民居博物館”之稱。2015年,石屏縣成為云南唯一入選首批“中國歷史文化街區(qū)”的城市。 明朝洪武年間寺廟書院多達十多座。石屏人才輩出,正應了當年諸葛亮對石屏“千余年后必有規(guī)方是域,而文明儼如中州焉”的預言。因此,故有“五步三進士,對門兩翰林”之說。明清兩代石屏出過638個舉人、77個進士、15個翰林、有云南唯一經(jīng)濟特科狀元袁嘉谷,故有“山川東迤無雙境、文學南滇第一州”等盛譽。 古城內(nèi)彝、漢雜居,異龍湖邊流傳有海菜腔、煙盒舞,彝族的婚喪禮俗、服飾、飲食均相互影響、滲透。2006年,石屏彝族海菜腔、煙盒舞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;2008年石屏的《鳳舞龍飛》代表云南走進奧運。民風民俗與飲食文化共同構建了的街區(qū)居民的生活空間。
【榮譽稱號】
2020年,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。 2020年5月,入選“2020中國避暑名縣榜”。 2020年7月29日,被全國愛國衛(wèi)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衛(wèi)生鄉(xiāng)鎮(zhèn)(縣城)。 2021年1月19日,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(qū)示范單位。 2021年2月18日,入選“2020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”。 2021年7月15日,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(jié)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(區(qū))名單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