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啊v,日韩成人黄色,www.欧美美女成大片一级,人交性视频大全,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,男人的天堂在免费线av看,欧美黄片国产黑人

    北京 | 上海 | 天津 | 重慶 | 河北 | 山西 | 內蒙古 | 遼寧 | 吉林 | 江蘇 | 浙江 | 安徽 | 福建 | 江西 | 山東 | 河南 | 湖北
    湖南 | 廣東 | 廣西 | 海南 | 四川 | 黑龍江 | 貴州 | 云南 | 西藏 | 陜西 | 甘肅 | 青海 | 寧夏 | 新疆 | 香港 | 澳門 | 臺灣
   鄭州市 | 開封市 | 洛陽市 | 平頂山市 | 安陽市 | 焦作市 | 鶴壁市 | 新鄉(xiāng)市 | 濮陽市 | 許昌市 | 漯河市 | 三門峽市 | 南陽市
   商丘市 | 信陽市 | 周口市 | 駐馬店市 | 濟源市
河南的相關信息
河南旅游投訴電話
國家旅游投訴電話:010-65275315

河南最佳旅游時間
河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(fā)祥地之一,是我們的先民們生活和創(chuàng)業(yè)的地方,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在這里建都。中國七大古都中,殷商古都安陽、九朝古都洛陽、七朝古都開封都位于河南境內,此外還有商丘、南陽、鄭州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。遠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,中原人民就創(chuàng)造了著名的“裴李崗文化”、“仰韶文化”和“龍山文化”。

河南旅游特別提醒
暫無。

河南娛樂指南
河南省是華夏文明的發(fā)源地之一,給人的印象往往是:中原古地古樸嚴謹,但殊不知在這里的娛樂項目也非常豐富。保齡球、夜總會、賽車場、臺球房、卡拉0k歌舞廳等活動場所應有盡有,而現(xiàn)代聲、光、電齊全的大型游樂場所也能在鄭州、洛陽等城市里找到。而在古跡瀏覽之余,到現(xiàn)代化的迪斯科廳、歌舞娛樂場去玩樂一下,也在河南成為可能。在眾多城市的娛樂活動中,河南省的消費還算比較合理,各種收費檔次的娛樂場所在大中城市內都能找到。
首頁 >> 河南 >> 開封市 >> 杞縣
杞縣行政區(qū)劃圖

  杞縣位于河南省東部,隸屬七朝古都開封市,轄城關﹑于鎮(zhèn)﹑邢口等21個鄉(xiāng)鎮(zhèn)。是開封市第一人口大縣。面積1243平方公里。人口105萬。杞縣歷史悠久,商朝時建立杞國,距今已有3700年的歷史。杞縣人杰地靈,歷代名人輩出,古有商代名相伊尹、西漢劉邦著名謀士酈食其,東漢著名文學家、書法家蔡邕,女詩人蔡文姬等歷史名流。近代有新中國河南省第一任省主席吳芝圃、原新華社社長、著名記者穆青,當代有香港、澳門區(qū)旗區(qū)徽設計者肖紅,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設計者張武等知名人士。

行政區(qū)劃

  杞縣轄8個鎮(zhèn)、13個鄉(xiāng):

  鎮(zhèn):城關鎮(zhèn)、五里河鎮(zhèn)、傅集鎮(zhèn)、于鎮(zhèn)鎮(zhèn)、高陽鎮(zhèn)、葛崗鎮(zhèn)、陽堌鎮(zhèn)、邢口鎮(zhèn)

  鄉(xiāng):裴村店鄉(xiāng)、宗店鄉(xiāng)、板木鄉(xiāng)、竹林鄉(xiāng)、官莊鄉(xiāng)、湖崗鄉(xiāng)、蘇木鄉(xiāng)、沙沃鄉(xiāng)、平城鄉(xiāng)、泥溝鄉(xiāng)、柿園鄉(xiāng)、西寨鄉(xiāng)、城郊鄉(xiāng)

歷史沿革

  商湯滅夏,封禹裔少康之后于此,以地多杞柳,故名杞國,都雍丘(今縣城)。商滅夏,復封禹之后于杞,仍稱杞國。時杞、陳、宋三國分領杞地;杞地雍丘,陳領圉邑(今杞縣圉鎮(zhèn),后入鄭),宋領外黃邑(1928年杞縣劃給民權部分及其以東地區(qū))。東周平王二十一年(前740年),杞國東遷淳于(今山東安丘縣),地入鄭,置為雍丘邑(亦曾屬宋),圉及外黃仍舊。秦初置雍丘縣,外黃都尉,初隸東郡,后改隸三川郡。西漢初,雍丘、外黃仍舊。元狩元年(前122年)改隸陳留郡;圉置為圉縣,隸淮陽國。新莽改圉為益歲縣,仍隸淮陽國。東漢光武元年(25年),復名圉縣,改隸陳留郡。三國魏時,圉、雍丘、外黃三縣均隸陳留國。西晉泰始元年(265年),廢圉縣、存雍丘、外黃。永嘉六年(312年)淪于后趙石勒。下至晉亡(420年)的108年間,杞地先后為漢、羯、鮮卑、氐、羌5族交替統(tǒng)治,11次改屬。隋開皇六年(586年)于雍丘置杞州,轄6縣。煬帝大業(yè)三年(607年)廢杞州,縣屬梁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,復于雍丘置杞州,貞觀元年(627年)廢杞州,并圉城縣、外黃縣入雍丘,3縣合一,雍丘縣,隸汴州。五代梁開平元年(907年)升雍丘為畿縣。五代晉天福三年(938年)改稱杞縣。北宋仍稱雍丘。金正隆五年(1160年)再改雍丘為杞縣至今。元初隸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南京路(1228年改汴梁路)。明、清隸開封府。清宣統(tǒng)三年(1911年)屬開歸陳許道。1912年隸豫東道(1914年6月改稱開封道)。1927年廢道,直屬河南省政府。1932年八月于杞縣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(qū),同年10月改隸第二行政督察區(qū)(商丘)。1938年8月改隸第十二督察區(qū),至1949年國民黨政權覆亡。杞縣自1925年建立中共地方黨團組織至建立新中國的24年中,曾建立了若干名稱不同、形式不一的政權機構。1927年5月25日,中共黨員吳芝圃、蕭人鵠等率領杞縣農民自衛(wèi)團傅集、何寨等團攻克縣城,成立了臨時治安委員會,代行縣政府職能。1938年5月,中共豫東特委開辟睢杞太抗日根據(jù)地(后稱水東根據(jù)地)。1944年8月,建立芝圃縣、克威縣、達生縣。1945年8月26日,杞縣全境解放。1949年杞縣隸屬陳留專區(qū)。1952年6月陳留專區(qū)并入鄭州專區(qū),杞縣改隸鄭州專區(qū)。1955年1月,鄭州專區(qū)改稱為開封專區(qū)。1983年8月,撤銷地區(qū)并入開封市,杞縣改隸開封市至今。

氣候特征

  杞縣的經度:114.8度,緯度:34.5度,地處豫東平原,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,光照充足,雨量充沛,四季分明。年平均氣溫14.1℃,年降水量722毫米,無霜期210~214天。

廣場

經濟發(fā)展

  杞縣又是畜牧大縣,現(xiàn)已建成規(guī)模養(yǎng)殖場1300多家,畜牧業(yè)產值已占農業(yè)總產值的40%以上。近年來,杞縣相繼獲得“全國棉花產量百強縣”、“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縣”、“全國生豬調出大縣”、“全省畜牧業(yè)發(fā)展重點縣”、“全省農業(yè)結構調整十強縣”、“全省產糧大縣”等榮譽稱號。

  杞縣工業(yè)門類較為齊全,發(fā)展勢頭強勁。主要工業(yè)企業(yè)一百多家,現(xiàn)已形成化工、紡織、造紙、制革、機械制造、糧食加工、蔬菜加工、服裝加工、磁性材料等支柱產業(yè)。為加快工業(yè)發(fā)展,近年來我們投資2億多元,規(guī)劃建設了占地5000畝的工業(yè)園區(qū),目前園區(qū)已入駐投資2000萬元以上項目26個。

  杞縣服務業(yè)發(fā)展較快,潛力巨大。由于杞縣是開封市第一人口大縣,消費需求量大,在發(fā)展服務業(yè)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(yōu)勢。目前,我縣有建設路東段、銀河路南段等縣城主要街道亟需打通,有南北老集街、城隍廟商場等諸多黃金地段亟待開發(fā),縣城商業(yè)開發(fā)的空間巨大。

杞縣大蒜

  杞縣農業(yè)發(fā)達,農產品豐富。是國家黃淮海農業(yè)綜合開發(fā)區(qū),素有“中原糧倉”之美稱,是國家糧棉生產和出口基地縣,屬小麥、棉花、肉類、油料全國百強縣,是國家瘦肉型豬、板山羊生產和出口基地縣。近年來,杞縣圍繞興縣富民目標,大力實施農業(yè)產業(yè)結構調整,糧經比例已達到4∶6,復種指數(shù)達2.2,F(xiàn)已建成45萬畝大蒜、25萬畝辣椒、25萬畝花生、6萬畝菜花、4萬畝蘆筍和100萬袋規(guī)模的香菇生產基地;建成23個高效農業(yè)示范園區(qū)和24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;培育了方圓制革公司、家家福面粉廠、聯(lián)富食品廠等一大批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(yè),被省政府評為“全省農業(yè)結構調整十強縣”。2000年,國家工商總局批準注冊了該縣農產品“金杞牌”商標。大蒜種植面積、產量居全國第二位,。2002年5月,“金杞”牌大蒜經國家質檢局審核批準,成為全國第一個獲得原產地標志認證的蒜類產品。2002年12月,經河南省產品質量監(jiān)督檢驗所鑒定,杞縣“金杞”牌大蒜為無公害產品。2003年3月,“金杞牌“大蒜產品被省名牌戰(zhàn)略推進委員會、省技術監(jiān)督局評為“河南省名牌產品”。2004年2月,杞縣與中國農業(yè)大學建立了經濟技術合作關系,分別與中國農業(yè)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(yǎng)工程學院、朝來公司簽訂了合作協(xié)議。杞縣與中國農業(yè)大學合作興建的集研發(fā)、蒜種培育、深加工、銷售、檢測、示范帶動于一體的杞縣大蒜產業(yè)城即將開工建設!

基礎設施

  杞縣基礎設施齊全。現(xiàn)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,220千伏變電站1座,35千伏變電站11座,年供電量達到1.7億度。郵電通信事業(yè)發(fā)達,5萬門程控電話和移動電話直撥國內外。建立了覆蓋全縣的公路、廣播、有線電視網(wǎng)絡。縣城建設日新月異,現(xiàn)已形成了五縱四橫的整體建設框架。在改造舊城、開發(fā)新區(qū)的同時,不斷加快縣城公共設施的建設步伐,先后投資2500萬元完成了海河治理、自來水管網(wǎng)改造和綜合體育場建設,文明、衛(wèi)生、整潔有序的現(xiàn)代化城市已初步形成。

金城大道

歷史文化

  杞文化源遠流長,它的源頭可追溯到5000年前太昊(伏羲氏)和神農氏(炎帝)時候,那時中國的部落聯(lián)盟可分為東西兩大集團,一是以東夷族著名領袖太昊為首的東夷部落聯(lián)盟;二是以神農氏為首領的姜姓羌戎族部落聯(lián)盟。后來太昊集團帶著大汶口文化,西進建都于陳(今河南淮陽);神農氏則帶著河南仰韶文化東進,并占領了太昊故地的陳,爾后又繼續(xù)向東北推進,約在公元前3000年,神農氏與東夷族的補遂氏發(fā)生大戰(zhàn)(史稱中國第一戰(zhàn)),補遂氏戰(zhàn)敗,神農氏部落聯(lián)盟進駐曲阜一帶,并控制附近的部落。通過這兩大集團的西上東進,加速了兩大部族的接觸、融合。公元前26世紀,黃帝與炎帝為爭奪中原在坂泉發(fā)生大戰(zhàn),炎帝為黃帝所敗,黃帝初步建立了對中原各部落的領導地位。仰韶文化的風姓已繁衍分化為以少昊及蚩尤為首的兩大部落聯(lián)盟,蚩尤控制了豫、魯、冀邊沿地區(qū)后向西爭奪中原,蚩尤與黃帝在涿鹿之野發(fā)生了大戰(zhàn),蚩尤戰(zhàn)敗而死。后來少昊與炎帝結盟,歸黃帝指揮,黃帝便主導由各族參加的聯(lián)盟大會,他的領導地位進一步得到確立,加速了各族的融合,為華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矗公元前25世紀,少昊的后裔顓頊,在東西部多族文化相融合、眾部落聯(lián)盟統(tǒng)一的情況下,西進到豫、冀、魯?shù)貐^(qū)被推為共主,號高陽帝,建都帝丘(今濮陽市東南),由太昊到顓頊,至堯、舜,東夷族的大汶口文化與羌族的仰韶文化互相接觸、融合,初步形成了華夏文化。綜上所述可知,沒有當時水平較高的東夷文化,沒有東西文化的接觸、摩擦、交流、融合,就沒有華夏文化的形成,也就沒有后來的杞文化

  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20世紀的唐堯時期,中國發(fā)生了一次特大洪水,原來活動于濮陽一帶的唐堯、虞舜,率領部眾往西經太行山逃往山西南部,另一部分則逃往沂蒙山區(qū),因此,在那里出現(xiàn)了原居于夏族的姒姓國和顓頊后裔的妘姓國。至夏太康失國,少康在復國的過程中,在沂蒙山區(qū)又出現(xiàn)了一個來自夏族的姒姓國群,如斟尋、斟灌、婁等國,杞國的先代就是這些姒姓國群的一部分。這些深入到夷人腹地的姒姓國群,乘著夏初的政治風潮,挾帶著深厚的華夏文化(即河南龍山文化)從西邊走來,入鄉(xiāng)隨俗吸納當?shù)貛в袧庵貣|夷文化風貌的山東龍山文化,逐漸醞釀形成為有特色的杞文化。可見杞文化是對東夷文化的繼承,是華夏東西文化融合的產物。

  杞縣城,古稱“雍丘城”,是杞國的都城。杞在這里立國1000余年,它在這里留下許多文化足跡。在杞縣境內有眾多的夏、商、周文化沉積!渡檀絿奈锟肌氛f:“杞縣屬各代黃河泛濫區(qū),但近年來考古工作者仍在杞縣段崗、牛角崗、西伯牛崗、竹林、白暢崗、鹿臺崗等地發(fā)現(xiàn)有不少的二里頭文化和商文化遺址。特別是朱崗遺址西距雍丘城約2公里,是一處二里頭文化和商代文化遺存,說明這里是夏人和商人活動的地區(qū),應當就是或至少部分應是杞人在這里留下的物質文化遺存”。

文化遺址

  孔廟:位于縣府前街路北黌學(學宮)院內,為黌學的重要建筑部分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始建 ,永樂、成化、弘治、嘉靖、萬歷年間多次修葺。正面為大成殿(原名大圣殿,明萬歷二十三年知縣馬應龍改題),系廟內主體建筑,基臺東西長23.3米,南北寬17.3米,殿高13.4米,面寬5間(21米),進深4架(14.56米),建筑面積305.76平方米,連同外檐覆蓋面積共444平方米。全殿木質疊架而起,9脊4坡,殿頂廣闊,坡度坦緩,滾龍琉璃脊獸。鉆尖寶塔鎮(zhèn)頂,翅檐歇山,凌空挑角,檐突7疊,重翹重昂。檐為立體云龍雕飾,正面雕大小龍頭98個、云朵160片,刀工精絕,線條粗獷。檐下連間并列木質浮雕5幅,或人物,或鳥獸,或花草,或蟲魚,栩栩如生。正間檐下居中懸“大成殿”立式木匾,殿內和璽雕梁,云龍盤繞,9檁8搭描椽畫棟,方磚鋪地,藻井飾頂,梁下盈圍朱柱26根。正間靠后有漆紅木制神龕,中置“大成至圣先師孔子之神位”滾龍鎏金神牌,左右有小神龕各二。龕門上方正中懸“萬世師表”橫匾,拓宋儒朱熹手筆,再上方懸 “中和位育”巨匾,龕前設供案,燭臺分立,鼎爐居中。殿前為露臺,東西長13.32米,南北寬11.78米,高1.2米,上植古槐、翠柏各1株。殿前兩則有東西廡房5間,分置禮器、祭器及歷代儒家名人木牌。其南為東、西碑廊各2間。祭孔大典例于農歷二、八月之上丁日舉行,夜半開祭,燭火如晝,香煙繚繞,嗩吶、鐘馨和鳴。民國16年馮玉祥主豫,拆廟打神,廟內諸神牌付之一炬。建國后曾加修葺,195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1966年“文革”中,殿頂蓋脊獸、走馬、檐飾被毀,東、西廡房均破壞。孔廟現(xiàn)存大成殿5楹與東西廡房四合院及古柏、古槐。大成殿辟為縣文化館展覽室,文物、書畫等于此展出。又因該廟后院明倫堂為杞縣私立大同中學舊址,1985年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 

   文昌廟:原稱文昌祠,亦稱文昌宮,在縣黌學東院。清嘉慶六年(1801)移建縣城文化街路北,F(xiàn)存大殿和西陪房,均3間。大殿與卷棚相連,四面磚墻,殿內梁柱木架,主柱10根,東西長12.6米,南北寬14.25米,F(xiàn)為縣醫(yī)藥公司中藥庫房,院內存重修文昌廟碑2座。1986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鐘鼓樓:簡稱鼓樓,坐落于縣府前街路北。初建于元代,稱齊政樓,明嘉靖二十年(1541)改建,稱撫辰樓。樓高10余米,東西長21米,南北寬14米,占地面積294平方米。藍磚砌筑臺基,中留拱券,寬4米,高3.1米,為出入縣府大門。臺基上為兩層樓房,磚木結構,硬山式三開間,底樓樓門居中向南,回廊四向延伸,廊下環(huán)立漆紅明柱16根,以鼓形雕石為柱礎,頂樓呈宮殿形,四面起坡,五脊分立,檐角展翅,上下樓八角翅飛,各懸一鐘形鈴鐺。樓小于臺基,四周各留隙地丈余,供游人環(huán)行憩息,臺周筑透花女墻為護欄,高1米許。昔日頂樓門楣上方曾懸木匾1塊,上書“撫辰樓”。建國后縣政府對該樓多次修葺,195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1979年再行整修,將通道拱券升高40厘米,改建新式門面,頂樓東、西、南、北四面各留一孔輪形月窗;全樓自上而下粉刷髹漆一新,1984年再次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大云寺塔:俗稱瓦崗塔,在縣城南25公里宗店鄉(xiāng)瓦崗村東北隅,明萬歷二十四年(1596)依宋初原塔舊跡補建而成,塔高21米,青磚迭砌,仿木結構,七級八角形,逐層內收,層層出檐。其后塔剎及第七層損毀,現(xiàn)高19.3米,塔基高0.85米,八面各寬1.9米 ,周長15.2米 ;第一級高4.75米 ,周長14.4米,疊澀出檐;第二級高3.4米,周長12米;第三級高3米,周長10.4米;第四級高2.85米,周長9.6米;第五級高2.4米 ,周長8.8米;第六級高1.6米,周長8米;第七級高0.45米(今高),周長7.2米。全塔(1-6級)內外壁現(xiàn)共存佛像磚51塊(含塔心6尊)。1959年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1986年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竹林仰韶文化遺址:在縣城南35公里竹林村北土崗上,文化層公布在土崗頂端南側。曾出土泥質紅陶壺口沿、加砂灰陶罐口沿、燒土、澆骨、鹿角及早期用手控制經慢輪修整泥制紅陶、灰陶片、磨光陶片,其中加砂灰陶片外壁有制作時槽溝。文化層上部約30厘米為攏土層,中部沙灰土厚2米,下部為遺址,整個土崗相對高出土面3.5米。此遺址分東西兩片,東片南北長160米,東西寬150米;西片東西長70米,南北寬60米,總面積28200平方米。1963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,1986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許村崗漢代墓群墓葬:位于河南省杞縣竹林鄉(xiāng)許村崗,是一座大型土坑豎穴木槨墓群。墓上封土為夯筑,斜坡狀墓道位于墓室南端。墓室以一周石墻圍成,墻外填以積炭,墓底亦鋪石塊。墓室分前、后兩室,前室放置隨葬品,后室置棺槨。槨為三層,皆以木條鋪成。槨內設兩重棺,皆以榫印扣合。墓中隨葬品被盜嚴重,殘存有玉器、青銅器、鐵器、漆器等及較多五銖錢。該墓規(guī)模較大,形制特點也較為罕見,結合隨葬品的特點及發(fā)掘文物,推斷墓群為漢代丞相許績許香墓。

  段崗龍山文化遺址:在縣城西南6公里段崗村北、黃崗溝南岸沙丘上。出土古斧、石鑿、骨匕首,灰色、紅褐色、泥質、沙質繩紋、條紋、附加堆紋之甕、壺、罐、盤等殘片和不完整的陶獻、矮乳狀鬲腿以及鹿角、獸骨等,屬龍山文化遺存。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1989年對該遺址重新進行發(fā)掘,出土了龍山、二里頭、商周時期的大量陶器。

  鹿臺崗古文化遺址:位于縣城東裴村店鄉(xiāng)鹿臺崗村西側。遺址東西寬約120米,南北長約150米,總面積約18000平方米。文化層一般厚3-5米,自下而上依次為龍山、岳石或先商、早商、晚商及東周等6個時期的文化堆積,不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、石器、骨器、蚌器以及少量的青銅器,還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些要房屋、灰坑和祭祀遺址,其中包括距今4000余年,屬于河南龍山文化的兩處祭祀遺址。該遺址的發(fā)現(xiàn),為研究中國石代原始宗教的形成和發(fā)展,華夏、東夷兩大集團分布范圍的界定,探索商人的起源和夏、商兩族的關系以及龍山文化、岳石文化的類型劃分等學術問題,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據(jù)。1963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郭屯古戰(zhàn)場遺址:位于縣城南35公里郭屯、蔡寨、于堂、八里廟一帶,南距竹林仰韶文化遺址2.5公里,北距圉城故址3公里,在俗稱“十里長崗”的北端。建國后曾出土有矛、戈、劍、鏃等青銅器,發(fā)現(xiàn)有亂放的人骨骼,個別骨骼間插有銅鏃等兵器,鑒定為古戰(zhàn)場遺址。1987年又挖出小型磚室墓10余座,出土了銅劍、戈及車馬飾,并在郭屯村發(fā)現(xiàn)一大型磚室墓,出土玉豬、玉俑、玉壁等10余件珍貴玉器及大量漢代陶器。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1988年以來該遺址多次遭盜掘,春秋戰(zhàn)國及漢代數(shù)百座墓葬被毀。現(xiàn)已采取保護措施,對部分被毀文物進行了恢復工作。

  圉城舊址:在縣城西南25公里,蔡文姬的故里,漢白玉石雕坐落在于鎮(zhèn)廣場(歡迎旅游觀光)。今圉鎮(zhèn)及前城、后城村一帶。春秋時先后隸屬陳、鄭,西漢為圉縣治,唐貞觀元年(627)廢縣為鎮(zhèn),為鎮(zhèn)治。舊址南北長2公里,東西寬1.5公里,面積3平方公里,墻基為紅崗土和碎砂石攪拌夯筑而成。城址內外出土有春秋銅矛、劍、戈和漢綠釉瓷壺、陶鼎、甕、尊、繩紋大筒瓦等文物。1986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酈生冢:在縣城西南11公里高陽村西南隅,鐵底河南岸。冢高15米,東西120米,南北250米,上有漢廣野君酈食其及大將軍曲周侯酈商墓。二墓東西并列,墓后有酈祠,建于東漢延熹六年(163),毀于民國28年(1939)。出土文物有小型磚室墓、繩紋筒瓦、五株錢等。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黃土崗秦漢古墓群:在縣城東北16公里黃土崗村西北崗地上,墓區(qū)高于平地1.6米,分為南北兩區(qū),占地66畝。1977年發(fā)現(xiàn)一座新莽時期磚石墓,出土隨葬品有鼎、盒、尊、灶、雞、鴨等陶器制品及銅墩、大泉五十幣等,1982年3月又發(fā)現(xiàn)一座秦代墓葬,出土陶器40件、銅器3件、銀箍3年、玉環(huán)12個、小銅鈴(馬飾)30個和方形料珠等。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革命文物

  杞縣農民革命起義舊址:在縣城南12公里邢口村,因建虎形土丘之上而得名。始建失考,毀于明代。清康熙七年(1668)重修,有山門、大殿及東西廊房。民國年間馮玉祥駐豫時拆毀,建國后重修,“文革”中又遭破壞,F(xiàn)僅存中殿、山門,占地1畝。民國15年秋,中共黨員張海峰、何心榕集結部分農民自衛(wèi)團于此,星夜奔襲設于睢縣姬房李村的北洋軍閥吳佩孚部招兵處,生俘敵首,繳獲部分武器,粉碎了北洋軍閥破壞農民運動陰謀。1963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芝圃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:在縣城南30公里板木鄉(xiāng)大李莊村。1944年(民國33年)8月15日,中共冀魯豫區(qū)水東抗日聯(lián)防辦事處將杞南辦事處改組為芝圃縣抗日民主政府,駐該村李家大院,F(xiàn)大院已毀,舊址尚存。195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老黨寨烈士墓:以建于杞縣竹林鄉(xiāng)莊林村老黨寨上得名,又因由水東地區(qū)抗日軍民共建,收葬水東地區(qū)抗日烈士而稱水東烈士陵園。民國34年3月至7月7日建紀念亭及抗日烈士彭雪楓、吉鴻昌、韓達生、唐克威、馬慶華等人紀念碑,安葬抗日烈士忠骨150具。同年12月5日國民黨五十五軍二十九師和太康縣郭馨波部扒墓鞭尸,毀碑炸亭,陵園慘遭破壞,該部撤離后,當?shù)厝罕娛肮侵貫檠谠帷?987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示于縣城西關另建水東烈士新陵。1989年竹林鄉(xiāng)人民政府和當?shù)厝罕娭匦弈乖,樹碑建亭,歲時祭掃如前。

  八路墳:在杞縣城東北13公里西寨村西北,今稱西寨烈士墓。為民國33年7月4日在攻克日偽楊城據(jù)點中犧牲的中共冀魯豫軍區(qū)“南下大隊”18烈士興墓。因該部屬八路軍系列,故群眾稱之為八路墳。其后又有一些在抗日戰(zhàn)爭和解放戰(zhàn)爭中犧牲的烈士葬此,墳地不斷擴大。現(xiàn)有墓冢50個,占地14畝,墓區(qū)植楊樹15行、柏樹10行。1986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傅集烈士碑亭:1966年建,位于縣城南17公里傅集村北106國道(杞太段)西側。有烈士亭2座。一為六角亭,內樹三棱形碑,碑文綜述了300余名傅集籍及在此工作過的外籍烈士在歷次革命斗爭中的英雄事跡;一為壁碑亭,樹有大革命時期至解放戰(zhàn)爭中犧牲的曹鼎新、段家讓、馬慶華、何復順、郭杰、靳素芬6烈士紀念碑6幢。1986年杞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板木烈士碑亭:在縣城南30公里板木村板木中學南側,1967年1月修建 。碑亭呈壁碑型,陽面鑲碑5幢,中間一幢刻有板木籍(含今板木、宗店兩鄉(xiāng))183名烈士名單;左右各兩幢,分別記述魏洪科、吳金科、馬守訓、史紹林4烈士的英雄事跡。1986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倪祥明烈士紀念碑亭:在縣城隍廟內,落成于1954年2月。亭基六角形,周長20米,高1米許,南北兩面各修石階3級,上筑六角形亭,高8米。亭中央豎紀念碑一座,高3米 ,三棱形,上端3面各嵌五角紅星,正面刻“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等功臣一級戰(zhàn)斗英雄倪祥明烈士紀念碑”,另兩面刻烈士事跡和修建單位名稱。1986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,1987年9月遷水東烈士陵園。

  水東軍區(qū)后方醫(yī)院舊址:在縣城南30公里東武旗村。民國27年中共水東軍區(qū)創(chuàng)辦軍區(qū)醫(yī)院于此,借用民房40間,為傷病員和群眾治病并附設抗日干部子弟學校。醫(yī)院最盛時醫(yī)護人員多達40余人。1944年3月日偽軍進犯該村,醫(yī)院搬遷,F(xiàn)醫(yī)院舊址僅存舊房2所,1986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熱點城市: 杭州 | 大連 | 青島 | 南京 | 西安 | 深圳 | 蘇州 | 廣州 | 拉薩 | 麗江 | 洛陽 | 威海 | 珠海 | 廈門 | 沈陽 | 哈爾濱 | 濟南 | 長春 | 無錫 | 桂林
熱門景點: 黃山 - 湘西鳳凰 - 九寨溝 - 廣西漓江 - 天涯海角 - 泰山 - 頤和園 - 杭州西湖 - 山海關 - 圓明園 - 八達嶺長城 - 神農架 - 千島湖 - 五臺山 - 北戴河
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。您若發(fā)現(xiàn)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,請及時告知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、停止繼續(xù)傳播。
Copyright ©365135.com Inc.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

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(wǎng)站